從2019年鈦合金產品博覽會思考寶雞鈦產業的出路
發布日期:2019-5-10 14:34:46
兩年一屆的鈦博會圓滿落下了帷幕,各地領導和朋友們又回到了工作崗位,開始了周而復始的勞作。回顧三天的展會,置身在鈦的海洋,新技術、新產品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那份激動還歷歷在目。浮華過去,品味鈦博會,探索寶雞鈦產業路在何方。
本屆展會在展位面積上超越前兩屆,給人的印象是特裝展位多,面積大。特裝展位個個高端大氣上檔次,人流密集,而相比之下那些9平方的小展位則偏遠到了不起眼的地方,靜靜等待著專業性更強的觀眾。這就如同現在的鈦產業,大企業越做越大,裝備越上越好,日進斗金,客戶群體越來越多,生意普遍看好。而小的特別是貿易型材料企業,門可羅雀,固守著那幾個老客戶。在這變革的年代,鈦產業發展風起云涌,大浪淘沙,鈦博會也讓寶雞的鈦企業看到了差距與危機。許多寶雞的企業還拿著第一屆鈦博會時的展品來進行展示,產品依然是傳統的低水平的材料及材料加工類型。材料方面在“大”、“巨”上做文章,而“特”卻略顯不足。而外地的企業,高技術產品的精細加工方面明顯高出寶雞企業。在焊管、換熱器焊管、高純鈦等制造領域,差距在拉大,在民用鈦制品創新領域則基本成了外地企業的天下。展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寶雞和外地企業投資的方向不同。寶雞鈦企業依然以傳統加工業為主,近年來的新增裝備上都以大型化為方向。熔煉企業新增裝備都以10噸VAR為主,鍛造則一次性新增3臺以上4500噸液壓鍛。在精加工方面雖然也有五軸加工中心、二十輥薄材軋機的投入,但整體規模還是偏小,不足以代表整體方向。
寶雞鈦企業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老問題仍然存在,新問題又大量涌現。主要有這幾方面的因素:一是政府產業扶持力度不足,企業受政策影響大;二是民營企業缺乏發展空間,無法擴張發展;三是企業資金匱乏,融資渠道短缺;四是高技術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無渠道;五是企業產品單一,自主創新能力弱;六是企業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組織和引導,內部競爭激烈。這些問題讓寶雞的企業從創新能力到裝備水平都與外地企業拉開了距離。在鈦卷帶生產上,寶雞企業已成為外地鋼鈦聯合企業的銷售代理,管材和焊管生產已落后于江蘇地區。未來,外地大的鈦企業崛起,必然會來到寶雞對鈦企業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沖擊。站穩了,別趴下!市場的細分需要打破保全守缺的思想,需要企業加快在專、精、特、尖等方面下功夫,引進和培養人才,分析市場和出路,尋找新的立足點。
通過鈦博會愿寶雞的企業家們能力看到差距與不足,能夠沉下心來將自己的企業做好,將寶雞的鈦產業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