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12-16 15:01:31
“平臺+載體”
集成企業創新原動力
海綿鈦、純鈦錠、鈦棒、鈦白粉……在寶雞高新區科技創新園創意大廈3樓,剛剛掛牌的鈦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正在開展為期兩周的模擬交易,相關企業在一輪輪“競買”、“競賣”中逐步熟悉交易模式。年底前,中心將正式上線,采用市場化運作手段打造專業化、國際化的鈦產業交易、結算、檢測、倉儲、物流及金融服務中心,強化我國鈦產業國際定價權,樹立相關企業的核心地位。
在新成立的鈦谷新材料檢測技術中心,3臺氫、氧氮、碳硫分析儀檢測設備每臺價值100萬元,相當于3個小微企業的注冊資金總額,并剛剛為中心完成第一單任務。當然,該檢測中心的“寶貝”還有很多。它們的到來,不僅可以配合交易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化學檢測、金相檢測和力學檢測等,同時也方便了園區內相關技術人員的日常產品檢測,大大降低了企業購買設備的資金投入和專職檢測人員的聘用。
“過去,鈦和鈦合金市場交易方式落后,信息資源渠道有限,定價機制不透明,運營成本和客戶成本過高,企業融資發展瓶頸多。交易中心的成立和檢測中心的配備,就是為了解決產業鏈末端的市場之困,幫助企業的技術和產品真正實現價值化。”寶雞市市長助理、寶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卓宇介紹,近年來,寶雞高新區越來越重視依托各類平臺化建設來助力企業解決成長之困,整合各種資源優勢激發創新主體的原動力。
技術和產品需要平臺,創新創業者也需要載體。寶雞市智焊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玉林是一款數字智能型“傻瓜”式電焊機的發明人。在企業廠房內,像記者這樣的門外漢,通過其發明的數字智能電焊機,只要拿起焊把,輕輕接觸焊材,也可以獲得一個成型好、焊縫美觀,且看不到氣孔和焊渣的微觀藝術品。然而懷揣這樣一項好技術,趙玉林在過去幾年中都未曾找到“伯樂”。直到機緣巧合加入駐寶雞高新區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他不僅獲得了免費辦公場地,還在園區的幫助下順利申請到了國家發明專利,并且即將獲得園區上千萬元的創新基金扶持。
近年來,寶雞高新區在平臺化服務和載體建設上著實下了不少功夫。在平臺建設上,寶雞高新區建設了寶雞科技資源中心、虛擬大學園和創新驛站,成立了陜西省新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寶雞新材料基地應用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建立了石油鉆采制造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鐵路電氣化暨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試驗測試平臺和航空安全裝備產業試驗服務平臺,同時,大力引進和聯合共建技術轉移、技術服務、金融資本、教育培訓等中介服務機構,支持發展產業技術聯盟,上線西北首家絲綢之路經濟帶門戶網站“關天之窗”,依托寶雞高新企業大學為園區企業提供系統綜合培訓。